活水润山乡——建始县创新管护模式破解农村用水难题

2025-05-18 18:46  

5月7日清晨,建始县龙坪乡花椒园村村民张德顺拧开院中的水龙头,自来水流入陶缸,他舀起一瓢清水浇灌菜畦。一管清水,见证山乡巨变。


“四纵三横”的骨干供水网基本建成,全县成网、区域成片的供水格局形成;

建立“1+N”管护模式,农村供水工程全覆盖的“管护网”基本建成;

启动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公司化改革,实现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管护全覆盖;

……

近年来,建始县按照“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大连通、大管护”的供水思路,不断提高全县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多次获省级表扬,越来越多村民喝上了“放心水”“省心水”。

从“滴水之争”到“活水润乡”

建始县境内河流纵横,共有河流121条。然而,喀斯特地貌导致蓄水能力差,缺水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因素。

“过去,为挑一担水,村民需要翻越两座山。为争夺水井,常常发生争执。”一位长期在水利一线工作的水利干部说。

在龙坪乡,95%的村(居)民曾长期面临缺水困境,生活用水主要依赖10多个零星分布的小水窖,产业发展更无从谈起。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该县全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逐步连通全县重点水系、水库、水厂,构建起“四纵三横”的骨干供水网格,实现全县成网、区域成片的供水格局。

茅田乡封竹淌塘堰建成蓄水。

“没水吃”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管网管护缺乏统一性、规范性,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九龙治水”——水管站管水源、村委会管管网、农户管水窖,权责交叉,导致供水体系漏洞百出。加之山区地广人稀,农村聚落零星分布,对农村用水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护体系迫在眉睫。

2021年初,建始县水利部门紧扣河岸共治,狠抓巡查、整治两大关键,探索市场化管护方式,创新性地提出了河湖长制“1+N”管护模式。

该模式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统筹推进河库保洁、小微水体管理、供水工程管护、水土保持监管等工作。整合河道保洁员、工程管护员、水费收缴员、水保监管员、防汛信息员等岗位,实现一名基层管护人员“一岗N责N酬”,确保水环境治理体系有效运行。

在这场重构水务治理体系的改革中,建始县采取了试点先行、循序渐进的方式。龙坪乡作为这一模式的试点乡,率先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全乡10个行政村1470余户用水户的服务工作。

“龙坪乡党委、政府将用水者协会建设纳入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起‘乡统筹、村落实、协会负责’的三级联动机制。”龙坪乡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人邹成雄介绍,2024年,龙坪乡水费收入30余万元,群众用水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县水利局干部与村民商议供水事宜。

从“各自为战”到“兵团作战”

2024年3月13日,建始县水利局收到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家家户户饮水泉 村民饮水不忘恩”。

这是景阳镇群众为感谢建始县水利局成功实施景阳清江北岸供水工程,让他们“吃上了好水”而特意送来的。

2024年,景阳镇团碑水厂建成,景阳清江北岸供水工程正式通水。

“这么多年,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解决季节性缺水的问题,始终没能成功。”村民们都说,是景阳清江北岸工程让他们实现了“拧开水龙头就有水用”的愿望。

在“1+N”管护模式的基础上,建始县水利局创新提出“公司+协会”管护模式,先后成立兴泉、硒泉两家供水公司,采用科学管理、动态监测、智慧管护等措施,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护,提高工程管护能力和服务水平。

今年4月,建始县水利局正式启动农村用水县域统管公司化改革,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以点带面,探索出一条以国有企业形式对农村用水进行规范管理的创新之路,形成“一网统管”的现代水务体系,实现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管护全覆盖。

公司化管理优势明显:供水公司组建专业巡查维修队伍,能迅速响应并及时抢修;开通多种便民缴费渠道;采取“项目资金企业出资”等方式筹集项目资金,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如今,建始县选聘35名水利协管员和150多名工程管护人员,建立起“从源头到龙头”的运营管护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管水难题。

从“吃得上水”到“因水而兴”

水资源的重构,正在进一步激活山乡经济。

近日,在花椒园村平菇产业基地,恩施华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波华仔细察看平菇长势。

“发展平菇产业不仅需要大量的水,更需要稳定的供水环境。一旦断水,可能导致平菇大量枯死,损失难以估量。”孙波华说。

孙波华的平菇大棚占地面积108.43亩,2024年发放劳务工资150万元。今年,他计划扩建140亩平菇大棚。

“水龙头里流出的不仅是水,更是‘真金白银’。”花椒园村驻村干部冯发龙对该县农村用水县域统管公司化改革赞不绝口。

“十四五”以来,建始县向上筹措资金近7亿元,建成9处水源性工程、11处供水工程,全县自来水普及率95.13%,“四纵三横”骨干供水网铺满山岭沃野,与统一的管护体系、高效的服务机制共同织就了坚实的供水保障网。这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未来将持续加大投入,完善管护机制,让群众享受更优质的供水服务。”县水利局局长魏宗华说。

来源:知恩原创


未经本中心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分享
{"url":"https:\/\/img.cjyun.org\/a\/10008\/202505\/4ea3cfddfc5087e7be4c48a542e75e1f.jpeg","id":"30589449","ratio":"0.75"}